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經濟與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郭佳呼出了國人的心聲:

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新空間 堅持實體經濟與金融雙軌發展

  7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投資論壇“實體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大會上,女強人、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經濟與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郭佳在接受中國四極(澳門)實業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新時代》雜誌社社長柯建剛採訪時如是說:

  對於“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後,不斷通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財經委會議、中央深改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各地考察、座談的講話,以及在《求是》雜誌上發表重要文章,不下十次進行了重點強調。2023年5月5日,中共二十屆中央財經委第一次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的物質支撐;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指明:國家經濟現代化的支撐是什麼。國家經濟現代化的支撐,就是高質量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個基礎的重心,一定要落在“實體經濟”上。同時,會議專門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加強党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加強党的全面領導的重要應有部分。

  為什麼要在新一屆中央財經委第一次工作會議強調以上內容呢?世界經濟格局,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後,已經由原來的美、日、歐三足鼎立,發展成現在的多強並雄。三年疫情,各國經濟復蘇後,都在快速洗牌,優化自己的國內國際結構與組團。世界經濟秩序已經開始新一輪重組,博弈大棋方興未艾。與此同時,我國經濟行為國際化的步伐也在全面加快。在高度壟斷的國際化大市場中,中國下一步面對的,將是更為複雜、多變的新經濟環境和新國際秩序。縱觀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歷史,每一次科技的飛躍都會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今天,我們再次迎來了新的、歷史性交匯期: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我國經濟結構的轉變與發展方式升級,被歷史推進了世界秩序重組的過程中:

  人類歷史上有四次文明浪潮:第一次   農業文明浪潮,領導者是:中國;第二次   工業文明浪潮,領導者是:英國;第三次    科技文明浪潮,領導者是:美國;

  第四次  正在到來的綠色文明浪潮,領導者,必然將是:中國。

郭佳(左)與柯建剛(右)握手

  在歷史的輪回裡,中國將再一次肩負起人類新一輪文明的重任,為人類新興文明再寫華章;科技與創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的福祉;生於當世的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引發了全球經濟結構的重組、也促成了科學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經濟發展的質量,越來越取決於其中的科技與創新的含量。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與金融,支持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是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實體經濟”與“金融支持”,好比國家經濟發展的兩條腿。正是這兩條腿,構建了中國經濟的結構。這兩條腿,是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失其一的。唯有堅持實體經濟與金融的雙軌並行發展,中國經濟方能行穩致遠。為響應黨中央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步伐,加快深入結構性改革,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各級相關政府部門、機構及企業,應該充分重視金融創新。

  通過升級並應用金融手段,立體化、深度扶持相關實體經濟主體,令其得以“生根落地、枝繁葉茂”,充分打造服務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級、一流領軍集團,為我國“第二個一百年”全面樹立國際化標準體系與國際化話語權,切實打造:聚集性、新興產業、龍頭群體。充分用好服務於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的金融手段,能讓中國在深入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抓住百年不遇的機會,打造升級版的、國際資本市場,深度促進國內、國際標準的融合,吸引並留住全球最佳人才與產業資源。堅持實體經濟與金融的雙軌發展,堅持黨中央對經濟建設的全面領導,運用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時代發展理念,踐行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運用金融手段,促進深空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產業,全面帶動:突破性科技研發、規模化工業5.0、新能源、大數據、先進計算、數字化新型金融體系、天地人物一體化智能物聯網,目標是:能儘快重塑“科研有高度、經濟有良性、安全有保障、國際多交流”的國際政治經濟生態,加強並穩固其對全球經濟的有效、戰略影響。

  本周7月11日,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

  目前,在國家發展的國際大戰略與大合作中,主要是面向歐亞大陸、太平洋、印度洋,與各國進行貿易經濟的交流。經濟領域的合作是目前一切的重心。在中國深入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發展優勢產業的同時,新型增長空間,來自於更積極的全球經貿合作,尤其來自于海洋經濟合作。對此,有條件的企業與機構,應該積極拓展海外,形成面向全球的深空經濟、港航結合、能源開發、貿易、投資、生產、現代服務的立體網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具有全球視野;中國需要深度融入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佈局並用好國際資源,共同應對人類挑戰,推動全球範圍平衡發展,全方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多角度創造“中國發展新空間”。之前戰國時候,山東一位專家,孟老先生說過: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人類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濟只是剛剛開始,星辰大海的事業正在揚帆起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海洋文化的本質就是全人類在認識、探索、利用海洋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全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前有鄭和下西洋,展示了和平共處、共同繁榮的精神實質。後有新時代,經略海洋大戰略,覆蓋了海洋經濟、海洋環保等世界新空間。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的倡議,中國與世界都迎來了歷史發展新機遇。太平洋的深遠,足夠支撐中國第二個百年的發展;太平洋的廣大,更足以容納諸多強國與所有的未來!我代表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經濟與金融專業委員會全體專家,感謝中國投資協會舉辦本次研討,為政策發聲,為大眾搭台,希望這樣的交流,能春風萬里,讓九州大地拼搏著的人們感受到政策的溫暖。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願中國經濟勇毅前行,努力創造更加燦爛的新空間!